如果可以自由選擇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,我們希望的生活是什麽樣子?自由、靈活、有意義,同時又不會被雜事拖垮?答案其實不難:成為壹個“超級個體”,既能掌控工作,又能享受生活。它並不關乎於絕對的工作與生活方式,卻關乎於我們不斷成長的能力。
在我的實踐裏,我總結了七大生活面相和四大支撐根基,同時配合一些日常工具,讓生活和工作能夠真正平衡、高效又愉悅。
我的七大生活面相
為了讓自己全面平衡,我把生活分成七個面向:
1:信念:這是我的指南針。無論工作多忙,我都希望自己的選擇和行動有底線、有方向。
2:家庭:家人和親密關系是我的能量源泉,保持好這些關系,讓我有底氣面對外面的世界。
3:財富:不僅是收入,也包括資産管理和財務自由。財富給我安全感,也讓我選擇工作更從心所欲。
4:事業:這是我實現價值和意義的舞台。我希望事業有成長、有成就感,而不是無休止地忙碌。
5:生活方式:我喜歡旅居、體驗不同城市的生活、感受不同節奏,這讓我保持好奇心和創意。
6:成長:持續學習和積累技能,讓我不斷升級自己,不管是專業能力還是人生智慧。
7:興趣:純粹爲自己開心而做的事,比如畫畫、寫作、種植物,讓生活充滿樂趣和儀式感。
我每天都會提醒自己:不要偏廢哪壹面,讓這七個面向共同支撐我的生活和工作。
如何做到呢,我發現有四個重要的根基——
我的四大根基
在七大面向之下,我發現有四個根基,是支撐我成為超級個體的核心能力:
1. 靈性信靠基礎
無論遇到什麽困境,我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作支撐。這讓我在創業、遠距工作時,不被外界的不確定性輕易動搖。
2. 知識與技能管理
我把學習和輸出當成壹個循環:
輸入:我整理自己已經掌握的技能,列出正在學習和計劃學習的內容。
輸出:把我的經驗和知識分享出去,比如寫文章、錄視頻、做課程或産品。輸出不僅幫助別人,也讓我對知識更清晰、更深入。
3. 時間管理
時間管理不只是安排日程,我把它拆成三個層面:
精力管理——睡眠、運動、飲食、心情和呼吸,讓我每天精神充沛。
專注力管理——優化環境、深度工作、心流練習,用番茄鍾幫我保持專注。
任務管理——用大青蛙法、四象限法和手帳,讓重要任務先完成,減少拖延和焦慮。
4. 影響力管理
在遠距工作或創業中,人脈和影響力決定機會。我會:
明確自己的個人品牌定位,讓別人清楚我擅長什麽、能提供什麽價值。
建立合作清單,知道自己想合作的人和平台。
用 LinkedIn、Instagram、Facebook 等社交媒體,讓影響力和機會同步增長。
我的日常工具組合
把理念落到實操,我會用壹些工具來支持生活和工作:
——手帳 & 小日常:記錄計劃、靈感和思考,讓我清楚每天要做什麽。
——番茄鍾:幫我深度專注,不輕易被打擾。
——數字工具:
Notion 管理項目和知識
Google 行事曆 & 表單安排時間和任務
Trello 做項目可視化管理
——學習與內容:
Kindle、Readmoo、HyRead、WeChat Read 閱讀
iTalki、AmazingTalker 學語言
Podcast、YouTube 持續輸入新知
——社交與傳播:
Line、WeChat 保持聯系
Podia 輸出課程或內容
LinkedIn 展示專業價值,拓展合作機會
這些工具幫助我把理念變成日常習慣,讓生活和工作真正有條理、有效率。
成為超級個體,不是追求完美,而是建立一套可執行的系統。七大面相幫我看到生活的全貌,四大根基讓我有能力駕馭工作與生活,而工具組合則讓我每天都能落地執行。
慢慢地,我發現:當我把信念、家庭、財富、事業、生活方式、成長和興趣都納入規劃時,我的生活不再忙亂,而是自由、豐盛又有節奏。無論是創業、做工作室,還是遠距工作,這套體系讓我在自由與效率中,自如前行,也讓我的生活充滿喜悅與意義。
也期待你有空梳理自己的生活面向、重要根基與工具優化,一定會感覺更清爽高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