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「蒙特梭利」,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小小孩在教室裡,自在地探索、專心地練習。其實,蒙特梭利教育的核心精神,不只是為孩子準備的,它同樣可以成為我們成年後的生活指引。
特別是對女性來說,生命裡有許多週期、情緒與角色的變化,如果能用蒙特梭利的方法「照顧自己」,我們會活得更柔軟、更清楚,也更有力量。
以下,我想跟你分享 7 個蒙特梭利的基本方法,以及它們對應到我們成年人生活的方式。
1. 觀察孩子 → 觀察自己
在蒙特梭利教育裡,老師最重要的任務不是急著教,而是先觀察孩子的需要。
對成年人來說,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:你有多久沒有靜下來,觀察自己的狀態了?
女性可以透過觀察週期,去理解情緒與能量的變化:
排卵期:社交力與創造力最強。
經期:需要休息與滋養。
黃體期:敏感、渴望安靜與被傾聽。
當我們願意觀察自己,就不再「硬逼自己」,而是找到最合適的節奏。
2. 提供合適的環境 → 為自己營造支持空間
蒙特梭利教室裡,所有工具都符合孩子的身高與手感,環境是為孩子量身打造的。
對成年人來說,「環境」同樣重要。
例如:
在經期容易疲倦的日子,多給自己一些柔軟舒適的空間。
在靈感高漲的階段,準備一本筆記本,把想法記下來。
在想要專注的時候,主動減少社群媒體或電視的干擾。
環境不是奢侈,而是一種溫柔的支持。
3. 鼓勵自主 → 為自己做主
蒙特梭利最經典的一句話是:「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。」同樣地,成年人也需要練習「自主」。
我們可以自己決定:
什麼時候該休息,不是等到身體崩潰才停。
哪些飲食、運動、工作方式最適合自己,而不是跟風。
如何安排一天的時間,保留「屬於自己的小時光」。
自主,意味著我們不必活在外在期待裡,而是「做自己的母親」。
4. 尊重敏感期 → 尊重自己的週期
孩子有「敏感期」,會在某個時期特別想學某種技能。
女性也有屬於自己的「內在週期」。
我們可以把生活看作四季循環:
春天(排卵前):活力、向外探索。
夏天(排卵期):能量最旺,適合表達與合作。
秋天(黃體期):內收、整理、收穫。
冬天(經期):需要靜心、休息、修復。
當我們學會順應,而不是抗拒,就能活得更自在。
5. 紀律與秩序 → 建立生活的儀式感
蒙特梭利重視秩序感,因為有秩序的環境能讓孩子安心。
對女性來說,儀式感也是一種內在的秩序。
例如:
每天早晨泡一杯茶,做為開始一天的信號。
每晚睡前寫三句感恩日記,幫助情緒沉澱。
固定週期裡安排「小休養日」,提醒自己慢下來。
這些小小的秩序,會在混亂中帶來穩定。
6. 動手實踐 → 用身體回到生活
蒙特梭利的孩子不是光用眼睛看,而是透過雙手「做中學」。
對成年人來說,身體力行同樣重要。
當情緒焦躁時,試著動手烹飪、園藝或繪畫,讓身心慢慢安定。
當腦袋充滿壓力時,試著做伸展、走路,讓身體帶你回到當下。
有時候,解方不在頭腦裡,而在手和腳的行動裡。
7. 錯誤也是學習 →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
在蒙特梭利環境裡,錯誤不是懲罰的理由,而是學習的機會。
成年人也是如此:
當我們沒能在週期低潮期照顧好自己,不必責怪,而是觀察下次可以怎麼做。
當我們因為情緒和家人衝突,也是一種練習親密關係的過程。
接納不完美,意味著我們允許自己「還在成長」。
蒙特梭利不是單純的育兒法,而是一種生活態度。
觀察 → 環境 → 自主 → 敏感期(週期) → 秩序 → 實踐 → 修正錯誤
這 7 條原則,不只幫助孩子成長,也能幫助成年人在繁忙、充滿壓力的生活裡,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。因為,每一位女性,都值得被好好觀察、被好好呵護。
把自己當孩子一樣,用蒙特梭利的方式來照顧和陪伴自己,與孩子一起成長,是成為母親的美妙祝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