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Vine Seasons·樂水樂山

  • 首頁
  • DiVine Seasons 
    • 樂水樂山 DiVine Seasons
    • 關於陳贊羽 About Zoey
  • Seasons For Her 
    • 姐妹圈與訓練營Circle
    • 寫作療法師資培訓 STArt Writing Therapy
    • 藝術證照培訓Artify Your Life
    • 工作坊·僻靜營Workshop&Retreat
    • 免費資源與活動Free
  • Seasons For Kids 
    • 四季豆工坊Little Art Beanhouse
    • 孩童園藝樂Green Steps to Garden
    • 兒童善牧小家Shepherd's nest at Home
  • 課程行事曆
  • 個案服務
  • 作品集 
    • 主題專欄
    • 詩歌寫心
    • 粉彩作品
    • 音樂療愈
    • 手工樂趣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頁
    • DiVine Seasons 
      • 樂水樂山 DiVine Seasons
      • 關於陳贊羽 About Zoey
    • Seasons For Her 
      • 姐妹圈與訓練營Circle
      • 寫作療法師資培訓 STArt Writing Therapy
      • 藝術證照培訓Artify Your Life
      • 工作坊·僻靜營Workshop&Retreat
      • 免費資源與活動Free
    • Seasons For Kids 
      • 四季豆工坊Little Art Beanhouse
      • 孩童園藝樂Green Steps to Garden
      • 兒童善牧小家Shepherd's nest at Home
    • 課程行事曆
    • 個案服務
    • 作品集 
      • 主題專欄
      • 詩歌寫心
      • 粉彩作品
      • 音樂療愈
      • 手工樂趣
    • 登錄
加入社團

DiVine Seasons·樂水樂山

  • 首頁
  • DiVine Seasons 
    • 樂水樂山 DiVine Seasons
    • 關於陳贊羽 About Zoey
  • Seasons For Her 
    • 姐妹圈與訓練營Circle
    • 寫作療法師資培訓 STArt Writing Therapy
    • 藝術證照培訓Artify Your Life
    • 工作坊·僻靜營Workshop&Retreat
    • 免費資源與活動Free
  • Seasons For Kids 
    • 四季豆工坊Little Art Beanhouse
    • 孩童園藝樂Green Steps to Garden
    • 兒童善牧小家Shepherd's nest at Home
  • 課程行事曆
  • 個案服務
  • 作品集 
    • 主題專欄
    • 詩歌寫心
    • 粉彩作品
    • 音樂療愈
    • 手工樂趣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頁
    • DiVine Seasons 
      • 樂水樂山 DiVine Seasons
      • 關於陳贊羽 About Zoey
    • Seasons For Her 
      • 姐妹圈與訓練營Circle
      • 寫作療法師資培訓 STArt Writing Therapy
      • 藝術證照培訓Artify Your Life
      • 工作坊·僻靜營Workshop&Retreat
      • 免費資源與活動Free
    • Seasons For Kids 
      • 四季豆工坊Little Art Beanhouse
      • 孩童園藝樂Green Steps to Garden
      • 兒童善牧小家Shepherd's nest at Home
    • 課程行事曆
    • 個案服務
    • 作品集 
      • 主題專欄
      • 詩歌寫心
      • 粉彩作品
      • 音樂療愈
      • 手工樂趣
    • 登錄
加入社團

22道通往寧靜與愛的門:蒙特梭利的生活啓示|Montessori Is A Way Of Life

· Montessori

贊羽按:轉眼女兒已經2歲了,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神在我的生命中恩賜了全新的學習機會,我們的成長總是與經曆變化相伴,自然而然的,我的女兒在長大,我也跟隨著學習各種育兒方法,無論在幼幼班還是在家教育,我們都盡力踐行蒙特梭利,我本人也開始學習AMI和CMF的蒙特梭利課程,隨著學習的深入,發現其中充滿禪的態度和藝術療愈的美好。

如今女兒在家度過假期,她可以自己脫衣服、穿鞋子、收拾自己的物品、幫忙做廚房工作、幫忙打掃衛生……我看重她培養出守約和物歸原位的品質。這壹切都在蒙特梭利的呵護下發展著。

蒙特梭利不只是爲孩子教育設計的一個名詞,它更是爲壹個家庭,甚至每個人類存在的動詞。我們可以以一種蒙特梭利的方式生活。

今天讀到這篇來自Simone Davies的文章,她在蒙特梭利教室工作22年,是荷蘭的一位知名蒙特梭利教育者,她在即將離開蒙特梭利的教室之際,整理出22件從蒙特梭利學到的事,分享給大家,這美好的教育方式,也是我們培養美好人際關系的道路。

Section image

1:Montessori 是學習了解幼兒有多麽有能力。

每次當我們班上的幼兒,堅定地走去拿自己的餐墊、准備點心、把香蕉皮丟進垃圾桶、或在練習多次之後終於成功時,那一刻的喜悅都讓我深深感動。

2:Montessori 是理解幼兒的好奇心長什麼樣子。

那些我們每日走過、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,對幼兒而言常常是無限驚奇的來源——屋頂上的貓、打開鎖盒發現的新物件、指尖感受花瓣的觸感、洗手時在手上吹出泡泡。

3:Montessori 是透過發展階段的理論來理解孩子。

蒙特梭利博士真是一位天才。

「四個發展階段」幫助我們明白孩子在每個階段的需要,以及我們如何支持他們:

從幼兒學習語言,到小學、青少年時期發展出辯論的能力;

從用小手轉開瓶蓋的動作,到在工作坊中與朋友一起造一輛卡丁車;

從情緒的爆發,到學會在群體中合作。

這套觀點幫助我們看見孩子整體成長的宏觀藍圖。

4:Montessori 屬於每一個孩子。

我們觀察每個孩子,調整環境讓他們能夠成功,讓他們依照自己的節奏、興趣與方式發展。

Section image

4:Montessori 是具文化回應性的。

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孩子都可以運用這些原則。Montessori 並非富人的專利——蒙特梭利博士當初就是在意大利的貧民區、並與身心障礙的孩一起開始她的工作。

5:Montessori 是可以節省預算的。

我最喜歡帶著孩子走出戶外,尋找自然的寶藏一起創作;

或與孩子一同下廚;

准備迎接客人:擺放餐桌、摘花、寫名牌、播放音樂。

這些都是生活中的 Montessori。

6:Montessori 是保持清晰。

我經常發現,當我們不清楚時,孩子也會感到混亂。

例如,我們是否允許孩子在沙發上跳?(對我來說沒問題,但別人可能不行——重要的是明確自己的界線。)

若當下無法決定,也可以說:「讓我想想」,之後再讓全家人清楚地知道彼此的共識。

7:Montessori 是成為准備好的成人。

在這 22 年與家庭共事的經驗中,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提醒:

我們無法改變孩子是誰,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回應。

這需要大量的耐心、自我覺察、犯錯、處理情緒、修複關系、學習與再嘗試。

8:Montessori 並非關於教具。

它不是在家中打造教室,也不是購買更多物品。

它是關於在家中有意識地創造——營造能激發喜悅與探索興趣的空間,常常運用我們原本就擁有的東西。

9:Montessori 活動依然重要。

我今天對一位媽媽說:「如果我們不給孩子挑戰,他們就會挑戰我們。」

當孩子精力旺盛時,我會建議:

做一些有趣的障礙遊戲、帶他們去圖書館找適合他們的書;

若他們喜歡地圖,就讓他們畫出自己社區的地圖、量測遊樂場、甚至拜訪市政廳看看那些設計圖。

10:Montessori 的父母與照顧者,也與孩子一同成長。

這是我最喜歡帶領 Montessori 親子班的原因之一:

父母與照顧者和孩子一樣,都以自己的節奏成長、學習。

身為帶領者,能找到支持每個家庭學習的方法,是一件快樂的事。

11:Montessori 是通往和平的道路。

每天早晨走進 Montessori 教室,就像進入一座祕密花園。

在這個安全、可探索、能與他人共學的空間裡,會發生某種神奇的轉化。

蒙特梭利博士並不只是創立一種教育方法,她設計的是通往和平的道路。

Section image

12:Montessori 是喜悅。

對一個孩子來說,是眼睛閃閃發光的瞬間;

對另一個孩子,則是安靜地坐在書角觀察世界;

也許是他輕快地將果汁杯放回推車;

或叫我「La La」——那是我每天唱歌提醒大家該吃點心的時刻。

這些小小的喜悅,是我離開教室後會深深懷念並永遠珍藏的。

13:Montessori 是愛。

它並非出於恐懼,而是出於看見每個孩子與家庭本來的樣子。

其中蘊含著深深的接納與愛。

我們一起笑、一起哭——不只是孩子,連我們大人也是。

14:Montessori 是社群。

是的,Montessori 代表獨立,但對我而言,更重要的是「共同生活」。

曾有一位 18 歲的學生來我們班實習,她說我們的教室像是一個小社群:

每個人不同、但都有一些簡單的約定(例如把活動物品放回原位以便他人使用),

我們學著互助,學著共存。

15:Montessori 是自主。

我們給予孩子獨立,讓他們擁有對自我的掌控與生活的主導權。

當我們提供這樣的機會,他們就能成為被召喚成為的那個人,

能為家庭與社會做出貢獻,也能對自己的人生感到踏實。

16:Montessori 是尊重。

在教室裏,最美麗的風景之一,就是相互尊重。

我們尊重孩子;孩子也回饋尊重給我們與環境。

這樣,我們共同建構了自己想要生活的社會。

17:Montessori 是對自己、他人與環境負責。

在生命的最初幾年,孩子正練習「功能性獨立」。

妳會看到他們穿上自己的外套(感謝 Montessori 的翻外套技巧)、插花、拖地、澆水、等待輪到自己、准備點心。

沒有人強迫他們;他們純粹因為渴望貢獻而喜悅地完成。

18:Montessori 是放慢腳步。

我們放慢到孩子的節奏,停下來傾聽。

少說多聽,動作放慢,好讓孩子吸收。

不急於趕路,而是品味生命的每一刻。

Section image

19:Montessori 是活著的。

可以說,Montessori 是一個動詞。

它不是理論,而是時時刻刻在實踐。

20:Montessori 是永續的。

Montessori 的智慧幫助孩子學會照顧地球、理解並尊重自然的節奏,

讓他們能在離開世界時,比來時留下更多的美好。

21:Montessori 建立於觀察之上。

Montessori 是一門科學。

在教室裡,我與家長們一起練習觀察——

就像戴上 Montessori 之眼,假裝第一次認識自己的孩子,

客觀地觀察他此刻的樣子,接納他當下的狀態,並思考如何支持他。

22:Montessori 是一種生活方式。

在 Montessori 教室工作的多年後,這不再只是我的工作,而是我的生活之道。

它體現在我對鄰居、店員、電車上的乘客、清潔工的互動中。

我努力實踐尊重、愛、理解與社群;

努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讓家與生活更有意識。

在這樣做的過程中,我希望能在世界上播撒更多和平與正向的能量。

訂閱
上一篇
人人都是超級個體|我如何在生活與工作中練習優質平衡
下一篇
親密關係守護筆記|面對沖突的14種方法
 返回網站
頭像
取消
Cookie的使用
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、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。一旦點擊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。 了解更多
全部接受
設定
全部拒絕
Cookie 設定
必要的Cookies
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、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。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。
分析性Cookies
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,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。
偏好的Cookies
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,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。
儲存